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内蒙古大学是211大学吗相关的问题,今天,言晓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教学:民族学专业从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已招收六届,每年招收40名,目前在校生有160名。参照国内外著名大学的课程教学体系,结合蒙古族以及内蒙古地区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实际,同时考虑学生的知识需求,安排比较合理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选修和社会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现代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蒙古族以及内蒙古地区社会发展脉络,熟练掌握观察和分析社会文化诸多现实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把他们培养成能够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于2001年获得民族学专业硕士学位点,从2002年开始在民族与发展问题、蒙古族宗教与民俗文化两个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在学硕士研究生36名。
民族学专业主要本科教学课程有:人类学通论、西方人类学史、人类学研究方法、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宗教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亲属制度、族群与民族理论、蒙古民族志、蒙古宗教概论、中国民族学史、中国民族概论、世界民族概论、妇女人类学、应用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发展人类学、教育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博物馆学、民俗学、民族经济学、民族人口学、社会学概论、社会语言学、西方社会理论、内蒙古经济地理、蒙古族地域文化研究等。
科学研究:近3年来,本系教师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有: 项目名称 立项部门 《蒙古族历史记忆与现代性》 教育部基地重大课题 《蒙古族宗教信仰与现代化》 教育部基地重大课题 《蒙古族现代文化变迁与现代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对内蒙古游牧区市场经济化的生态人类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文化变迁与文论发展 自治区社科规划 和谐社会与婚姻家庭-文化变迁中的鄂温克婚姻家庭为个案 自治区教育厅 师资队伍:该系现有10名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博士5人、硕士2人、在读博士生3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10名教师 都具有在国外留学和进修的经历。
科研成果(专著、合著): 成果名称 作者 《蒙古文学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那顺巴依尔著 《蒙古族-内蒙古正蓝旗巴彦胡舒嘎查调查》 马京、金海主编 『北の民の人类学』 煎本孝主编 《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 呼日勒沙主编 《鄂温克族-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宝力格嘎查调查》 吉尔格勒等编 《土族语话语材料》 白俊瑞等编 《蒙古文〈甘珠尔〉佛像大全》 拉西色楞等编 《成吉思汗的传说》 特古斯巴雅尔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最早挂靠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同时2003年又申请了社会学专业并于2005年首届招生,目前 两个专业共有本科生200多人。
教学方面,社会学系教师主要承担着社会学、社会工作两个专业的基础课和选修课教学。尽管我校社会学的建设时间最晚,却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学科。系里大都为年轻老师,他们承担着本学科的教学重任。经过几年的努力与艰苦奋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社会学系目前拥有社会学双学位,并于2006年开始招收社会保障与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科研方面,与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民政部门、扶贫开发等单位建立了合作与研究关系,主持了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项目,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和决策提供了必要的咨询服务。该系教师都加入了中国社会学学会和中国劳动学会。目前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在全国范围的社会学、社会保障研究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社会学系目前有三个学科方向,分别为:内蒙古城乡社会保障研究、民族地区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
师资方面,社会学系共有教师10名,其中, 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助教1名。拥有博士学位者4名,硕士学位4名 ,在读博士2名。这些教师大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学科带头人于存海博士担任着教育部2006--2010年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社会保障教学与研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
通过几年的努力,将社会学系办成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与社会学教学研究中心,成为自治区社会保障决策咨询基地,并成为西部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学研究中心。
内蒙古经济的持续发展给予了我们良好的机遇,新学院的成立更能通过优势互补为社会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我们定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立足抓好教学科研质量的同时,提升社会服务层次为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自治区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招生章程。
学校全称: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学校标准代码:19127
校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校本部);
包头市青山区林北路北(青山校区)。
办学层次: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办学类型:普通公办高等学校
学习形式:普通全日制
学校简介:包头医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早建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医学院校,建校当年即招收五年制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2003年6月,教育部批准包头医学院与包头钢铁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2005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内蒙古科技大学分为三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原包头医学院冠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学校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现有东河、青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0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余平方米。经过60多年建设和发展,已形成集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办学格局,以医学为主,管理学、理学、
法学、文学、
教育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1997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自治区文明校园。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
基础医学与
法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护理学院、医学技术与
麻醉学院、
口腔医学院、
药学院、
中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运动与康复学院(体育部)、精神卫生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全科医学院等16个学院和10个临床医学院。学校有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共计32所,其中2所为直属附属医院。有
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1个、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0个、法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0个,还有其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46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95人,其中本专科生9449人,硕士研究生646人。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6.5万余名毕业生,大批优秀校友成为医疗卫生事业中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开设22个本科专业。有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5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预防医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现有4个一级学科,4个专业学位类别,4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个,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先学科5个,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高等教育系统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高等教育系统重点培育学科2个。学校建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医疗卫生系统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有8个内蒙古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和9个包头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设有内蒙古自治区基因诊断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应用解剖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消化病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高血压病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等研究培训机构。
学校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9项,获得全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共计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78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88人,聘请校外教师92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任教师4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2%;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的专任教师数48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5%;博士研究生导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18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1人,国家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2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2人,内蒙古青年创新人才1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34人,“草原英才”个人12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7个;享受包头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包头市拔尖人才 6人,包头市“鹿城英才”工程创新创业人才17人,包头市“鹿城英才”工程创新创业团队1个,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26人,包头市“5512工程”创新团队8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1人、教坛新秀奖获得者9人,内蒙古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1个。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韩国极东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英国皇家英格兰外科学院、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俄罗斯普里沃尔茨基研究型医科大学、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医学院、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中草药联合研究中心、美国Gilson公司等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
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秉承“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俭奉献”的精神,正在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处于先进水平、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医学院校而努力奋斗!
招生计划:以招生考试信息中心公布数据为准。
录取批次:1.本科:本科提前批A/B、本科一批、二批录取
2.专科:高职高专批录取。
外语语种要求:语种不限。但入学后,本、专科各专业仅开设
英语、
日语、
俄语教学,建议其他语种考生谨慎报考。
外语成绩要求:报考我校本科英语专业的考生仅有英语教学,并要求英语笔试成绩在80分及以上。
男女比例:法医学专业建议男生报考。其他专业不限。
身体健康状况要求:肢体严重残疾者、色盲、色弱者不宜报考医学类各专业,其他专业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对各专业的要求执行。学生入学后按规定对其进行健康复查,如发现不符合教育部高招中体检要求或在体检表中未能真实反映出实际情况,弄虚作假者,取消入学资格。
少数民族预科班:以内蒙古考试中心公布数据为准。预科期满后具体专业分配原则依据《包头医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生结业转入本科阶段专业选择与分配管理办法》执行。
报考临床医学专业说明:我校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由学校所属的10个临床医学院分班管理。
报考高职高专各专业说明:我校从今年起将高职高专各专业学生管理归属于职业技术学院,同时安排在青山校区学习和住宿。
录取:
1.录取原则:我校招生录取工作遵循“公开程序、公平竞争、公正选拔、择优录取”的原则。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基础上,统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录取规则:
⑴录取时,先采取“志愿清”的方式录取,即所有第一志愿考生处理结束之后,开始处理第二志愿考生。第二志愿考生投档之后,第一志愿考生的预录取结果不再进行变更。
⑵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方法:
① 按“专业清”方式录取。
②已投档的志愿考生,对于专业志愿不能满足的,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根据考生成绩随机调录到计划未满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或未明确表示服从专业调剂者,不予录取。
③已投档的区外非志愿考生,服从学校及专业调整的,根据成绩随机调录到计划未满的专业。对于服从学校调整而不服从专业调整者,不予录取;若所有专业已额满,则不予录取。
3.对加分或降分投档考生的处理:只接收志愿考生,并按加分或降分后成绩排队,与同批志愿投档考生同等对待。
4.对相同专业志愿平行分投档考生的处理:普通文科考生依次以语文、文科综合、英语、数学成绩排序高分优先录取的原则;普通(蒙授)理科考生依次以数学、理科综合、语文、英语成绩排序高分优先录取的原则;医学类考生以医学综合、数学、语文、英语排序高分优先的原则。
招生专业:以招生考试中心公布信息为准
学费标准:按内蒙古发改委、
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收费标准执行。
住宿费标准:6人间:1000元/学年.人
奖学金及助学贷款:
1.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1000元/年、二等700元/年、三等500元/年。
获奖人数比例:一等为学生人数的5%、二等为学生人数的10%、三等为学生人数的15%。
2.单项奖学金:1000元/年.人,用于奖励在精神文明建设、体育、文娱和宣传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获奖人数比例按学生总人数的5%评定。
3.国家奖助学金:
国家奖学金,本专科国家奖学金资助面按照每年自治区实际下达比例规定执行,奖励对象为全日制本、专科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中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每人每年8000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本专科国家励志奖学金平均资助面为高校在校生的3.3%,奖励对象为全日制本、专科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标准每人每年5000元。
国家助学金,本专科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面为高校在校生的本科28%、专科30.8%。用于资助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每人每年3300元。
4.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免担保、免抵押信用贷款,用于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本专科学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在校学习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贴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户籍所在旗(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颁发学历证书种类: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联系方式:电 话:0472-7167734;7161034(传真)
邮政编码:014040
电子邮件:byzhaosheng@yeah.yet
网 址:
www.btmc.edu.cn/zsxxw/
本招生章程由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负责解释。

内蒙古大学是211大学吗
内蒙古大学是211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于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学,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所获荣誉: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41项;共获准人文社科类项目1425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4项、重大委托项目1项。
合作交流:
学校设有蒙古国研究中心、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呼和浩特中日交流之窗,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建有孔子学院。
言晓网
学校的招生章程:
1、提档比例
第一志愿录取工作中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可录取第二志愿报考学校或计划所在省(市、自治区)再次征集志愿的考生,若第二志愿或者征集志愿之后仍有个别专业未完成录取,学校可以对剩余专业计划调剂使用。
2、普通类专业录取规则
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的内蒙古自治区考生录取时以投档分为排序成绩,采用“专业志愿清”的方式录取,即对在学校投档比例线上且已经投档我校符合条件的考生,按专业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在专业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
3、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依据专业成绩×40%与高考文化课成绩(含政策性加分)×60%相加后的综合成绩排序,按照专业招生计划数1:1的比例,由高分到低分,采用专业志愿清原则录取。当考生综合成绩排序相同时,依次按专业成绩、语文单科成绩择优录取。
以上就是言晓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言晓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